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二手买卖 二手买卖

绥芬河二手车百姓网_绥芬河港口二手车交易市场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中俄灰色贸易每年大概的数额是多少?2.绥芬河有服装批发市场吗?3.如何从俄罗斯进口木材4.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形式有哪些,存在哪些利与弊5.绥芬河在哪? 文 | 东北 财经 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经济总量、产业升级、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社会 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东

1.中俄灰色贸易每年大概的数额是多少?

2.绥芬河有服装批发市场吗?

3.如何从俄罗斯进口木材

4.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形式有哪些,存在哪些利与弊

5.绥芬河在哪?

绥芬河二手车百姓网_绥芬河港口二手车交易市场

文 | 东北 财经 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经济总量、产业升级、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社会 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东北地区的发展与全面振兴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增速提效地推进战略实施,并提前谋划好"十四五"发展布局。

东北经济发展的不足

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 经济总量和增速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在31省市自治区中,辽宁、黑龙江、吉林2019年GDP总量分别位列第15、24、26位,GDP名义增长率分别排在第26、29、30位。 二是 改革力度不够,相关的政策、制度、举措需进一步放开。 三是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产业链的水平有待提升,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短板,产业发展缺乏" 科技 大脑"。 四是 市场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民企和中小企业缺少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是 区域协同不够,各地区欠缺整体规划布局与互联互通。 六是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东北振兴"十四五"规划建议

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冲击仍在持续,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日趋复杂。在这种局势下,需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因此,谋划好东北振兴"十四五"战略布局,对中国经济平稳 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在"十四五"中要加快战略推进、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开放高度、增强创新深度,实现弯道超车,开启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首先,东北振兴的"十四五"规划要高起点站位,高质量 谋化 。中央早已明确 东北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战略基地,关乎国家的国防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随着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东北将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因此"十四五"规划中,对东北经济和 社会 发展要高标准高要求:东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地,是进一步开放的新前沿,是国家经济 健康 发展的安全保障。在规划要求和发展目标上要制定更高的标准:相关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水平,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以及产业结构,要比肩国内发达区域水平;要最大程度缩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与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速度同步;最终在发展目标上,与全国经济和 社会 发展水平一致,同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针对东北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从加大政策放开力度、建立改革试验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改善营商环境、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开放新高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战略实施效果考核等多方面寻求"十四五"发展的突破口。

1.加大政策放开力度,授东北以渔

一是人口政策。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分别只有0.74、0.76、0.75,是超级低出生率。从2015年开始,东北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负值,年轻劳动力占比不断下降,从长久看,会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经济活力。还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加剧财政负担。建议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优先在东北地区放开生育限制,由允许生育二胎放宽到三胎,甚至鼓励多生多育。若东北能先于其他地区放开人口政策,将使东北人口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或解决。

二是土地政策。 东北拥有广袤的土地,也有很多未被利用的土地。建议在东北放开土地政策(前提是不改变耕地用途),唤醒沉睡的。具体措施有:第一,确定土地的资产性质,真正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允许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宅等参与交易、抵押、作价入股。第二,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实现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第三,与东部、南部等土地稀缺地区开展对口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吸引外地的技术、人才来东北创业。

三是金融政策。 东北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健全、金融市场不够活跃。金融活,实体经济才能搞活。建议在东北进行金融综合化经营改革试点,以适应东北振兴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设立东北振兴银行、东北振兴基金。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国企及民间资本。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资本债券。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加大对东北的投入,提高不良的容忍度。进一步放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促进货币市场资金、资本及保险资金充分流动,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鼓励金融部门在东北设立金融创新中心,开发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等。充分发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作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为银行业 健康 发展创造条件。

2. 建立改革先行试验区

支持东北建设以突破体制机制为重点的改革先行试验区,对试验区的政策、法律、监管等做一些特殊要求,为东北创造更多的 探索 新的发展模式的机会。

具体包括:建立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土地政策制度的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在资本运营、股权管理、经营机制、经理人制度、薪酬体制等方面做一些特殊要求;对已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赋予更多特殊政策,或者将自贸区扩大到整个东北三省。通过试验区,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复制成功的模式,形成示范作用。

3. 以 科技 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 是围绕"做活存量、做大增量、做优变量"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大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

做活存量: 优势和制造能力是东北最大的存量优势,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着眼点。振兴不是把产业基础推倒重来,而是要基于存量优势,加大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做大增量: 导入、引进企业,以增量激活存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优变量: 东北振兴的最大变量就是数字化,数字化重划发展的起跑线,若不紧跟或超越,会拉展的差距。东北要瞄准国际国内数字化先进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科研水平,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形成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实现新发展。

另一方面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东北的"产学研"合作空间巨大,依托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为产业发展装上" 科技 大脑"。产学研合作要从以产业(或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为基本主体,扩大到以、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机制或规则,形成某种联盟进行合作研发,以同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社会 服务、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等功能。要以立法的形式为产学研合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并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

4. 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解决营商环境问题,要在行政制度、司法体系、 社会 保障等各方面做出调整。转变职能要更多的落在服务项目上,让市场机制切实地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公平竞争、公正司法。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从三个层面着手:第一,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市场化水平,形成民企和国企良性互动的产业链关系。第二,现有的民营企业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在法律制度、市场准入、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一些特殊政策,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新兴业态在东北有着巨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可着力培育民营企业面向新兴产业发展。

5. 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区域化协同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要重构东北区域发展新格局,提高各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

第一 ,建立与东北亚内外联动经济区。在国家已批准的各类对外开放的区、圈、群、中心基础上,建立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境内沿边、沿江、沿海经济区,形成系统的对内、对外开放经济带,促进产业链延伸,物资、资金、技术、人员无障碍地实现区域内自由流动。可建立四个经济区,并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图们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以晖春为中心,放射至图们、通化、长春、哈尔滨,组成外向型工业城镇网络,主要开展与俄远东、朝鲜罗津、清津及沿日本海地区的经济合作。(2)北方经济协作区。以黑河、绥芬河为窗口,建立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相互联结的内河航运系统,形成以内陆边贸为主的经济协作区,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萨哈林开展经济协作。(3)环黄海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锦州、丹东为两翼,鞍山、沈阳、辽阳等工业城市为腹地,形成辽东半岛开放带,与山东半岛一起,开展与日本北九洲、韩国西海岸等地区经济合作。(4)草原地带经济区。以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基点,形成与蒙古、俄罗斯北部经济合作区,并与呼和浩特、赤峰衔接,加快草原地带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内经济和 社会 发展水平。通过四个经济区域开发与建设,使东北真正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增强东北在东北亚区域内的竞争能力。

第二 ,"沈长哈"区域经济一体化。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省会城市的GDP占东三省GDP总量的30%以上,城镇化率均在65%以上。在东北振兴定位中,沈阳是装备制造中心,长春是创新中心,哈尔滨是中俄经贸合作中心,很多集群、平台都在这三个城市。要解决三个省会城市互通不畅问题,建议在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沈、长、哈三大城市横向联合发展,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各省市之间要破除行政壁垒,促进三市及沿途城市的、技术、人才、信息等畅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既可以降低发展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有助于辽宁、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

第三 ,建设松嫩平原农业现代化产业园。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核心地带,耕地面积达559万公顷,分布着37个市县。但各市县的生产力水平不一,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很低。当前的农业产业园主要以县市为单位,建议以松嫩平原为整体,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农业现代产业园。实现大跨度、大范围的农业产业化、商品现代化,这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第四 ,建设东北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不止在沈阳,很多重大装备制造业分布在东北其他省市,比如哈尔滨、长春等,多个产业集群比较分散。可将整个东北地区建成国家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从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第五 ,推进"渤水西调"工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需要重大工程的投入,在东北地区的辽宁西部和内蒙中、东部存在大面积干旱地带,导致这些地区的土地无法得到利用。建议启动"渤水西调"工程,从辽宁取水,将渤海的水调到辽宁西部和内蒙中、东部的干旱地区,并将调水与改土相结合,形成地区间的互补和联动,实现经济、生态和 社会 效益的最大化。

在辽宁取水可以为东北及内蒙带来发展机会,包括海水淡化、综合化工、输水管道、各类装备的联动,可形成产业体系。还可以增加辽宁西部和内蒙中东部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土地要素的增加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6.建设大连自由港,打造开放新高地

建议参考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在大连建设国家级的自由港,实现东北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大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将周边的多个港口,比如营口港、锦州港等,进行整合,纳入自由港统一规划,打造真正的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粮食、重工业等很多货物就可以从大连运进运出。大连的自由港和中日韩自贸区一旦落地,还可以发展成"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的模式,优先开放金融市场,利用金融的活跃度引进外商,使大连成为北方最开放最活跃的国际化城市。

7. 建立留住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建立战略实施目标和考核机制

东北有多所重点高等学府,但存在毕业大学生大量外流的现象。要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在东北创业、就业,就要在户籍管理、住房补贴、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服务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利用废弃的厂房、基地等场所建设科创园、文创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其次,要提高外地人才来东北地区创业就业的吸引力,东三省各级可以为外来人才的引进提供一些特殊政策支持,比如免费培训、减免税费、无偿提供创业基地、建立创业基金、提供融资服务等。

另外,建立东北振兴战略落实完成情况的考核机制。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实施十多年了,尚未建立对目标达成情况和振兴效果的科学评估体系或考核机制,容易造成政策衰减,或规划虎头蛇尾、无法落实。落实东北振兴战略要像落实扶贫工作一样,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主体和部门,并量化成具体的考核指标,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对任务完成情况和振兴效果进行考核。

中俄灰色贸易每年大概的数额是多少?

1.1895年初,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赔款白银2亿两。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急于寻找国际盟友,改善国际地位,朝廷内外一时“联俄拒日”呼声甚高。俄国利用这一机会,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早在19世纪80年代,沙俄向欧洲、近东、中亚等地的扩张屡屡受挫,于是便把侵略的目标转向远东,图谋占领中国东北和西北,进而达到侵占中国和建立世界霸权的目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是与沙俄远东侵略政策分不开的。正如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报告书中所说:"这条铁路主要是出于战略性目的”。1891年5月31日尼古拉皇太子在海参崴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正式剪彩。而赋予西伯利亚大铁路新含意的是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他主张西伯利亚铁路干线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他认为这条铁路对俄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及战略的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西伯利亚铁路一旦建成通车,将使欧亚两洲的行程由35天缩至18天至20天,海参崴会成为满洲地区的主要港口,会提供非常有利俄国商业的条件,并将促使中国东北与俄国间经济密切接近。

清初的东北,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处于封禁状态之中。到了清代中叶,虽然传统的封禁政策被冲开一个缺口,但东北同沿海和内地许多地区相比差距甚大,封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商业和手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也极小,在短时间内显然是无法促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的,更无力改变封建的经济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态,非自办铁路不可。

李鸿章是我国最早提倡修铁路的朝臣据《清史稿》载,1865年“嗨防议起,直督李鸿章数为执政者谏铁路之利,不果行”。1875年事隔10之后,慈禧太后得知上海至吴淞修了一段铁路,视为洪水猛兽,急令拆除,其铁轨漂洋过海,被抛到台湾废置不用。1887年又过10年之后,由于开发开平煤矿,李鸿章再次力主修建铁路,但遭到朝廷内外一班昏庸老臣反对,只好作罢。不久,"法越事起",因运输不便,中国军队失利,才于1888年修建阎庄至天津一段铁路。在长达20年的铁路之争中,李鸿章“持之甚力”,几经周折,才将铁路列入固国之本。

正当李鸿章为“就势接做"天津到通州一段铁路时,沙俄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从而直接威胁着清王朝"龙兴之地"的安全。1890年,李鸿章会同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上奏清廷,建议集中全力,“先办关东铁路",以与沙俄抗衡。清很快纳了这个建议,并授权李鸿章全权督办一切事宜。

1891年,李鸿章主持在山海关段设立北洋官铁路局,明确规定此路为官办,计户部每年拨款120万两,16个省各分摊5万两。当时,津沽铁路已修筑至滦州的林西镇,李鸿章决定从林西接修至山海关,再由山海关修至牛庄、沈阳和吉林。在李鸿章的精心筹划之下,关东铁路于1893年铺轨到山海关,在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林西至山海关全长100多公里正式通车。然而,由于清随意挪用经费筹办慈禧太后60寿辰庆典,所以关东铁路无法进一步延伸下去,加之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全路接续工程被迫停止。

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虽然渴望与俄国缔结共同防御联盟,但也不敢轻易答应维特“借地筑路”的要求。李鸿章一再强调:"代荐公司实俄代办,于华权利有碍,各国必多效尤。”维特软硬兼施,说中国如不同意“代荐公司”,俄国“从此不能再助中国矣”。随后,沙皇秘密接见了李鸿章,说:"我国地广人稀,断不得侵占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近加亲密,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非仅利俄"。又说:“(将来倭、英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就这样,沙俄要求借地筑路以图染指中国利权;李鸿章希望中俄军事同盟,"以俄制日",两者各有目的。然而,李鸿章希望的军事同盟,并非沙俄的本意;而借地筑路,又不是李鸿章所愿意的事情。李不允借地,俄就不允结盟;俄不允结盟,李就不允借地。这场谈判,俄人极尽拉拢、诱惑、威逼、恫吓之能事,从彼得堡开始,于莫斯科结束。

1896年6月3日,(《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其中第四款规定:"俄国为将来运转俄兵御敌,并接济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藉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的权利。其事可占中国国家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这个条约直到1921年才公布于世,所以又称《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使俄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的特权,“相互援助”、 “共同防日”完全是虚幌,可谓前门拒狼,后室引虎,最终导致俄日联合侵华的后果。中东铁路名为“中俄合办",实则为俄国所控制,并攫取了一系列在华权利。但中国对于中东铁路也拥有不容否认的权利:

第一,中国是建造、经营中东铁路的华俄道胜银行的股东。中国最初以500万两库平银入股,与华俄道胜银行“合伙开设,生意盈亏,均照股摊认”。1920年《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再次确认中国作为银行股东的合法地位。

第二,中国在法律上是中东铁路公司的合办者,坚持该路的名称应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该公司应用之钤记,由中国刊发,该公司总办由中国选派,并规定,80年期满之日,所有铁路及铁路一切产业,全归中国,毋庸给价。又规定从开车之日起36年后,中国有权给价收回等等。这些都表明,中东铁路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这也为本世纪二十年代收回中东铁路的权利打下了伏笔。

中俄合办中东铁路,是哈尔滨近代史的起点,也是哈尔滨的历史机遇。但后来中东铁路路权的大量外溢,是出乎李鸿章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本意的。沙俄之所以借此机会烧杀抢掠,以强凌弱,巧取豪夺,得寸进尺,中国朝廷和某些地方官员的腐败、愚昧以及政治制度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中东铁路总办许景澄被西太后处死,致使总办一职长期空缺,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在哈尔滨动工,直到1905年,清才在道外设立滨江关道等等。

继《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后,1896年9月8日,中俄正式签订《中东铁路合同》,其中规定:"凡勘定该铁路方向之事,应由中国所派总办酌派委员,同该公司之营造司暨铁路所经之地方官和衷办理"。

18年1月,中东铁路公司给中国驻德公使许景澄送来一份"所拟路图",基本上确定了铁路走向,大致是:"西自粗鲁戛图过河入界,经呼伦贝尔之北,溯海拉尔河,过兴安岭,顺雅尔河上游至齐齐哈尔,过嫩江至呼兰城,顺松花江西岸直至阿拉楚喀北,过江经察巴拉河源及(蚂蜒)即爪林河,顺米占河至宁古塔北之萨尔胡城,过胡尔哈界过岭经穆棱河、绥芬河二源间”出界。

但不久,俄方又欲将铁路路线南移,大致是"原线至呼伦贝尔,改向东南,沿依奔河、乌奴尔河(即依奔河之北一支),过岭沿绰尔河上游(原线沿雅尔河)渡河,经蒙古扎赉特旗地,渡陀嗽河,沿嫩江西岸,经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地(旗界尚未确考),渡松花江,至伯都纳(今扶余县),沿松花江北岸,至宁古塔(原线过萨尔胡城),至瑚布图河,渡河出界"。

驻俄公使许景澄鉴于新线所经吉林、扶余地区人烟稠密,村镇棋布,铁路用地难以划拨;另外,新线“需经行蒙古境内,为两国原订凭件未载,亦有窒碍”。所以,他断然拒绝了俄国将路线南移的要求。

黑龙江将军恩泽,也于19年6月9日电告总理衙门,表示路线南移,对中俄两国均无利益:

"查中俄会建铁路,本意所在原为厚民生而资利用。理必就现有城池地方经过,庶货物辏集,搭客众多,地方因之兴旺,买卖藉以增益,固不嫌路之曲折也。今俄人欲改初议路线,拟走蒙古草原,直至伯都纳。虽路平坦,究之一片荒土,人烟绝少,毫无生意;意将齐齐哈尔省城撇在一边,诸事不便,两国均无利益。且将来开办之日,所派弁兵,难以照料。至呼兰地方,为江省精华所萃,尤为轨道所应经,愚意仍请照前议之路建修。”

但清没有认真考虑驻外大臣许景澄和边疆大臣恩泽的意见,就做出决定。6月21日,总理衙门电饬吉林、黑龙江两将军,同意了俄国人关于改变路线的要求。在中东铁路建设局的统筹安排下,各勘测地段段长,经过必要的准备之后,带领全体勘测和保卫人员开始前往工作地点。总工程师尤格维奇在医官博列季科、总参谋部大尉索科弗宁和翻译刘镜人(中国驻英三等翻译官、六品衔)等陪同下,沿中东铁路预定经过地区自东而西,又自西而东,跋山涉水,历时5个月之久,对新、旧两线在已经勘测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实地踏查。

中东铁路的勘测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冬季严寒,朔风凛冽,大雪漫天,加上可供参考的地形、地质资料,甚至连简单的地图都非常缺乏。所有这些,都妨碍了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尤格维奇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伯都纳地势低洼,土地潮湿,而且经常遇到水患,既不利于铁路的兴修,又不便于近代化都市的建设。松花江虽然流经伯都纳,然而由于当地水浅,航道狭窄,较大的船只无法通过。所有这些不利条件,冲淡了俄人对伯都纳以及整个新线的兴趣。

1898年3月,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俄国一举获得了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特权。这样一来,把铁路干线向南移动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只需在丁字形路线上确定一个交叉点即可了。所以,中东铁路总的走向直到这时才最后确定下来。同时也规划了将来中东铁路行政中心的地点。早在1 8年冬季,俄国施德洛夫斯基工程师为勘察北部路线,初来哈尔滨地方,曾在道里区沿江高地上的大榆树上升起了勘测宿营的旗帜,大概了解了这一带的地势。1898年4月24日,以施德洛夫斯基为首的特别考察队再次来到哈尔滨地方,结果选上了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即今哈尔滨市区。

1898年初春,中东铁路位置基本确定下来后,距18年夏在东宁三岔口附近举行的中东铁路开工典礼已过半年的时间,这对于设在海参崴的铁路工程局直接有效地领导整个中东铁路的建设工作,已经感到非常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东铁路工程局决定迁到中国东北某个地方。最初决定的地点是黑龙江省呼兰城附近、铁路横跨松花江的地方。所以,先期派出曾在此地勘察过的以施德洛夫斯基工程师为首的特别先遣队前往这个地区,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批成员有工程师波茨夫、维索茨基和拉文斯基,气象技师维谢洛佐夫,两名厨师,一名医生和20名工人,还有以巴夫列夫斯基大尉为首长的半连库班步兵保卫队,约50人,这支先遣队及其包括价值10万卢布的银块等随带物品,分乘30辆大车,3月8日由俄国弗拉季沃斯托克出发,途经三岔沟、宁古塔、吉林、榆树、拉林向哈尔滨地方进发。4月23日先遣队到达阿什河城(今阿什河车站)。当地向导说,在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里已有俄国人,这是去年冬季施德洛夫斯基留在齐齐哈尔城勘测队的部分人员,于今年2月份接到命令前往松花江岸边的,并等待着施德洛夫斯基的到来。

4月24日下午1时,当地向导将施德洛夫斯基一行人带到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与在此地等候的俄国人技师扎别特、巴尤金、鲁西叶夫、瓦兹尼等人会合。

第二天,施德洛夫斯基等几个人骑马前往松花江边查看,他们通过马家沟渡口来到南岗高地(今霁虹街)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在前方不远处是一条江,沿着这条江伸延一条比较狭窄的高岗(今兆麟公园至九站一带),在这条岗上有一座营盘(今空调机厂处)。在今兆麟公园处有三两间草房,在今承德广场附近有一个较大些的村庄(即哈尔滨渔村,后称傅家店)。在南岗高地和江沿高岗之间,是一片宽阔的低洼地,其间有一些漂浮黄草的小岗地,没有任何直接前往岸边的道路。

于是,翻译楚普洛夫(鲜族人)询问来自田间的带有很大好奇心的围观的农夫,他们说,只有沿着南岗高地的东头(今哈尔滨游乐园一带)才有路通向江边。施德洛夫斯基等人顺着农夫们的指点,果然在高岗的东头下坡上找到了一条路(今太古街)。尽管路上满是水洼,但毕竟把施德洛夫斯基一行人引到了江边。

据最早到达哈尔滨的俄国气象技师维谢洛佐夫后来的回忆,他们到达江沿的高岗地带后,看见一处炮台(今空调机厂附近),有10多名士兵把守的关卡,这些中国士兵身穿长袍马褂,前后心绣着彩色的圆圈,而军官扎着类似头巾的腰带,手中种类很多,并有较大的鹰枪。

在俄国人考察回来的路上,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们,在靠近香坊俄国人营地(大车店)不远,有一个多年的烧锅,不久前遭到土匪的抢劫而闲置。当施德洛夫斯基等人亲自查看后,认为烧锅还是不错的,这里有32间房子,其中大部分是土坯房,也有部分是青砖瓦房,虽然有些颓废,但墙壁和房盖还是完整的,修理起来并不困难。田家烧锅距江沿有8俄里,尽管不便,但别无选择,施德洛夫斯基打算把它作为即将到来的工程局临时办公地点。

很快,派往阿什河城的翻译楚普洛夫带回了烧锅的两位厂主,经过长时期的谈判,他们同意以8000两银子将此地的全部财产让给铁路所有。5月5日,开始对田家烧锅进行修缮和另设板棚,设置工程局办公室和宿舍。

与此同时,施德洛夫斯基还在沿江高岗上(今哈铁江上俱乐部附近),建立了几处板棚。1898年6月6日第一艘货船"神圣·英诺肯齐”号抵达哈尔滨,卸下了大批的筑路器材。所以这一带最初称码头区,亦称埠头区。并在江岸较高的地方,大约在炮队街和高丽街之间,搭设了帐蓬。为了避雨,迫不得已使用一切手头上备有的东西,木板、树干、驳船防水布和一些铁片,甚至从驳船和轮船卸货后的空箱也派上了用场。

1898年6月9日,以俄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为首的中东铁路工程局全体技术人员乘"海兰泡"号轮船抵达哈尔滨,立即发觉,原来决定将呼兰城附近作为松花江架桥地点和未来的城市建设基地不够理想,这种看法亦和以施德洛夫斯基为首的特别先遣队的意见不谋而合。

在这种情况下,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断然决定将铁路工程局设在哈尔滨,并立即在经过修葺一新的田家烧锅院内开始正式办公,实际上就是开始了筑路工作。因此1898年6月9日这一天,顺理来讲应该算是中东铁路的正式开工日,以及哈尔滨城市建设的起点。

中东铁路的修建,打破了这里牧歌般的田园生活,据当时目睹者回忆,当俄国人到来之后不久,正是收割的季节,在今道里区中央大街和石头道街拐角的地方,曾经是播种**的田地,农夫们往来于垅地之间,以右手大姆指上戴着的铁片来刮吸已切开多瓣的**头上涌出的浆汁。在现在南岗的高地上,许多都是种着玉米、谷子、高粱的田地,偶尔有个温厚的商贩沿着耕地上的狭窄小路缓步行走。有些地方分布着少许丛林树木,在花园街和北京街十字路口上有一片小树林,在今花园街儿童公园附近有一小块墓地。四_周树木茂密。另一处小树林在满洲里街、松花江街、夹树街的接合部。在今霁虹桥的地方,在一片榆树林中有一个不大的小庙。再往下,在工厂街、买卖街附近,是一处较大的湖泊,成群的野鸭子、田鹬戏食在水面上,成为俄国人比试枪法的“活靶子”和俄国主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特别是那些生长在高谊街、经纬街、友谊路上的高大的古榆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有一些小村庄零散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小村子,只有一户姓秦的人家,此处叫秦家岗。靠近米勒列夫斯基兵营的马家沟边,有一个小村庄叫懒汉屯,稍远处靠近植物园附近也有一个小村子。在马家沟下游靠近渡口(光芒--建设街有一个较大的村子,叫马架子沟(马家沟),在市公园(今兆麟公园)处仅有两三间草房,傅家店也只不过是由十几间草房组成的村子,还有一处是田家烧锅,这便是哈尔滨当时的全部居民。

很快,这一切就"天翻地覆"了,一座近代城市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时被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今日哈尔滨地区广大,内辖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太平、动力、平房7区,外辖呼兰、阿城、宾县、方正、依兰等5县,仅市郊总面积为163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为154.3平方公里)。人口已逾550万。然而在本世纪初,哈尔滨城区仅为南岗、道里7平方公里,其余部分隶于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地部分(后改称东省特别行政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管辖部分,最终合四为一,这便是哈尔滨四分天下的由来。

哈尔滨自治市部分:1907年7月,中东铁路管理局成立民政处,规定哈尔滨自治会以公议会为议事机关,额定议员6 0名,董事会为执行机关,额定董事5人,并将道里、南岗各一部分共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自治市。这部分土地开发、市政建设、工商业管理、文化教育等事宜均归市公议会治理,直到1926年,市力才从俄国人手中收回,成立“哈尔滨特别市”,仍辖原区。

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地部分:1907年将马家沟、香坊、偏脸子、八区、顾乡屯,正阳河、江北船坞划为中东铁路管理局民政处直辖,1921年2月,中东铁路路权收回后,“成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1926年改称"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属哈尔滨市"。

滨江部分:当初中东铁路公司在哈尔滨3次圈地,并不包括傅家甸、田家烧锅,这部分分属拉林、双城、阿城、宾县管辖,直到1906年设滨江关道,1907年设滨江厅江防同知,1908年改设滨江厅分防同知,划双、阿两部分以益该厅,1913年改厅为县,1929年设滨江市。实际上,滨江县城是哈尔滨城的卫星城,是两个独立的城市发展体。

江北松浦部分:自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衙门以来,江北一直为呼兰城所辖,根本不在清代哈尔滨范围之内。直到1918年,黑龙江行政公署有鉴此地与哈尔滨隔江相望,为水陆要冲,才决定设马家船口市政局,1925年又易名为松浦市政筹备处。实际上,这也是哈尔滨城的卫星城,是与滨江县城同为独立的城市发展体。

1933年7月1日,伪满将上述合四为一,成立哈尔滨特别市。解放以后,新划动力区和平房区,才最终形成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基本格局。

近百年来,哈尔滨由蝌蚪状的城市雏形发展成芭蕉扇形的大城市,镶嵌在白山黑水之间,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以上为哈尔滨市的兴起

2.2008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4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0.7%和51.8%。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7.6∶4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12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亿公斤,达10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8.1%,创历史新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1%。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增幅创1994年以来新高。全年在建项目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38个,共完成投资49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8%。

房地产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1 %,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610.8万平方米,增长7.2%;竣工面积467.3万平方米,下降33.1%;商品房销售面积586.1万平方米,下降21.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7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7个,成交额482亿元;超10亿元的11个,成交额363亿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6.4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实现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11.0%;进口总值19.0亿美元,增长33.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2个,合同外资金额4.4亿美元;直接使用外资金额5.4亿美元,增长22.3%。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可比口径),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0亿元,增长27.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1.3亿元,增长25.6%。

2008年哈尔滨市CPI累计上涨4.7%,其中12月当月上涨0.2%,为2007年3月以来涨幅最低的月份。

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6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759.0元,增长12.5%,仍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均消费支出10791.2元,增长16.1%。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960.9元,增长17.6%,增速创4年来新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达68%,仍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

截至2008年底,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17.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参保率达9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128.4万人,增加2.8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数239.2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员7.3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989.9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1万人,增加0.3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76.9万人,增加0.03万人;男性人口500.2万人,增加0.9万人。

绥芬河有服装批发市场吗?

年份 贸易额(亿美元)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2006 334 15

2007 481.6 44.3

2008 500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因此,在伐和出口方面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如何从俄罗斯进口木材

绥芬河市是中俄边境贸易城市,有北方深圳之称,是中国轻工业向俄罗斯输送的主要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众多俄罗斯商人的服装购城市。

绥芬河服装市场主要由大小十几个市场和两条地下步行街所组成,商场有:吉利商厦(1W)、新润(0.6W)、旭升国际商厦(2W)、海龙世纪(2W)太阳购物中心(1W)、青云商城(3.2W)、凯华秋林(1W)、成信(0.6W)、蓝天(1.5W)、忘不了鞋城(0.2万)、天鑫市场(0.7W)、海天(0.6W);地下商场有:山城路地下商场(2W)、地下一条街(3W)。

其中主要商品服装,档次为大众消费商品(国内消费标准),商品以外贸类为主,多数带有俄文或英文。消费人群主要是俄罗斯批发及零购群体。据代表性的为青云大厦,共8层,商品组合为服装、皮草、针织、小百,批零兼顾。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形式有哪些,存在哪些利与弊

从俄罗斯运到国内主要是从绥芬河、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几个口岸,不过最近俄罗斯的关税开始涨了,所以坐木材生意的人走了很多,以前每个天能到10多个火车皮的,现在两2个都不到了,很凄凉的,以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不见了,一方面国内形势不好,另一方面老毛子出口限制。另外老毛子办事很拖沓的。很多国内的大工厂都折翼在俄罗斯了,很多人以为广袤的森林能带来无尽的财富的,可谁知这些却成了美丽的陷阱。不是让你泄气,外贸新手在这里交学费那是肯定的,就是多少而已。在口岸买货的老手也有陪有赚,所以入行要当当心了,木材利润本身就薄,弄不好好几批才能补上一批的亏空。

绥芬河在哪?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方面来回答:

1.清关:中国发往俄罗斯的货物,大致分为灰色清关和正常清关两种:1)正常报关费用较高,时间慢,但是一切的手续和资质均受到法律保护,无论什么产品,均可在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商场公开销售;

2)灰色清关其实不用我多解释,无论规模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大家都有自己见解,如果说非要做出解释的话,那就请大家参考前几年莫斯科封闭中国人在俄罗斯所开设的交易市场被关闭的案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商务部去了俄罗斯只能去交涉,而不能提出抗议的原因了~!

2.运输:主要有公路和海运:1)海运多为集装箱运输,中国各大港口均有该项服务,多为运到俄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或者位于纳霍得卡的东方港口;

2)公路运输:以东北的绥芬河、东宁口岸为例多为集装箱式、铁皮全封闭式车辆;以西北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为例多为小型风雨篷布半封闭式车辆为主,带拖挂;

3)特殊货物(例如建筑机械类车辆一半放在运输车辆上运输过境),但是一般不会有中国那种大货车直接盖上篷布过境的现象,极为特殊和个别。

3.付款:99%为T/T和信用证:1)T/T多为签订合同后支付30%作为定金,发货前支付全部的剩余的70%,这个是正常形式的交易方式;

2)信用证多为大宗货物,例如石油,铁矿,氯化钾等等货值较高的货物。

3)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现金全额交易,即是出现,多为违法的或者不可能携带过境的货物:例如海参,黄金等。

4.报价方式:只有两种报价:FOB和CIF,这一条小弟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应该都知道。

利处在于俄罗斯对于轻工业产品的需求非常大:大到轮胎,汽配,家具,小到手纸,吸管;而作为俄罗斯出口来讲,他们拥有丰富的自然,所以如果你自己有一口流利的俄语,或者有一个合格的俄语翻译,你满头苦干几年,回头天天在家数钱玩就好~!

弊端在于俄罗斯政策不稳定,法律制度不健全,同时面临着黑、警、边三个势力的约束和刁难,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4月15日,绥芬河口岸。这也是绥芬河第三代国门。张涛摄

76岁的李恩泰在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生活了一辈子,他从没想过,这座中国东北边陲的“百年口岸”,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名”,比当年用暖水瓶换鱼的故事动静还大。

1987年,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市,用两张白纸和复写纸完成了第一笔交易。1000只气压暖水瓶和10万公斤苹果,交换了3万公斤比目鱼和5万公斤明太鱼,小城从此成为中俄边境线上耀眼的“珍珠”。

肺炎疫情来袭,这个位于黑龙江东南角、曾被人戏称为“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的中俄边陲小城,突然成为举世目光聚集的焦点: 3月27日至4月13日,经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入境24人,其中322人确诊肺炎,还有无症状感染者38人,一时间常住人口仅7万的小城成了抗“疫”前线。

绥芬河在哪?为什么是绥芬河?这座百年口岸的诞生与发展,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偶然,也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必然,从几个历史长河的精选片段中,我们来寻找答案。

因融通而生

每天上午9点30分左右,都会有一趟“绿皮”火车缓缓驶离绥芬河火车站。和大多数“绿皮”火车一样,它的内饰十分普通,不过这趟列车车头上悬挂着中国国徽,彰显了它国际列车的身份。

火车开行5分钟左右,会从一座桥身上镌刻着“1903年造”的铁路桥上穿过,这座曾被称为“远东第一桥”的俄罗斯风格铁路桥历尽沧桑。

再过几分钟,它会穿过拥有高高穹顶、俄式窗廊的百年绥芬河老火车站,穿过3号洞、2号洞,穿过国境线,驶向不远的俄罗斯小站格罗迭科沃……

1903年1月,清设立“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局”,绥芬河第一次以一个城市的身份出现在地图上。

如果没有铁路,也许根本不会有这座城市。最初,小城与铁路本无缘。

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东铁路”。

这条铁路原本打算在当时的东宁县三岔口修建,并以东宁境内水系绥芬河作为站名。可修筑中工作人员发现,当地的地质结构并不适合修建铁路,铁路只得向北移动了50多公里,这就是现今没有绥芬河流过的绥芬河市。当时,小城依山而建,林木丰茂,我们至今也很难在文献中准确找到对其之前历史的更多记载。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因其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的独特地理位置,迅速成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这也奠定了绥芬河地区交通、通讯、通商的基础,使它得以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近乎同步的发展。

据绥芬河市官方史料记载,1923年3月,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设绥芬河市政分局;1927年4月,国民成立东省特别行政区绥芬河市;1933年7月,绥芬河公署成立,隶属伪北满特别区公署。1930年代,有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和商贾云集于此,文化和经贸交流异常繁荣活跃,五颜六色的各国旗帜林立市区,时称“旗镇”和“国境商业都市”,并获得了“东亚之窗”的美誉。绥芬河还在中国东北边陲最先开通了火车、汽车,最先有了电灯、电话,被冠之“文明中心”。彼时,来自内地和多个国家的商人有1万多人,常年往来于绥芬河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从事边境贸易,人称“跑崴子”。

在今天已经被改造为中东铁路纪念馆的绥芬河老火车站内,通过一幅幅老照片,我们可以窥探到铁路为这座边陲小镇带来的繁荣,而在绥芬河老城内,一座座俄式建筑,也记录了这座小城曾经的繁荣。

与邻国俄罗斯的交流、融通,是绥芬河与生俱来的特质。

因窗口而兴

在绥芬河新国门的连廊内,在绥芬河老火车站的展厅内,在绥芬河博物馆的展示墙上,你都会看到一张关于元宵节灯会的老照片。

1987年,当时的院经贸部授予绥芬河市对苏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权限。山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从此,田园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国际意识”。灯会,亦是如此,那时候,每年的元宵节灯会,几乎就是一场贸易洽谈会。

改革开放初期,绥芬河还是一个“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万人小城。随着中苏关系缓和,上世纪80年代末,绥芬河市开始与相邻的波格拉尼奇内开展贸易合作。贸易一开,绥芬河迅速成为中国东北开放的一扇窗口。

在不断探索中,边境贸易在绥芬河慢慢展开了。1987年10月26日,绥芬河与滨海边疆区易货贸易正式开通,在天长山脚下小绥芬河南中俄边境附近,双方设立一处铸铁手动挡杆,用以规范过境人流和车流,这就是绥芬河的第一代“国门”,现在,这道国门正安静地伫立在绥芬河的中俄边境线上。

已经退休的原绥芬河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恩泰,以前总愿意和老伴一起到绥芬河国门那走一走,看看已经正式投用的第三代国门,再看看已经“退役”的第一代、第二代国门。

“兴边通贸,让绥芬河有了今天。”李恩泰说。

1991年10月1日,第二代国门落成使用,绥芬河拥有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门。

如果说第一代国门见证了绥芬河现代边境贸易的开始,那么这座集过客、过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建筑,见证的则是绥芬河口岸的迅速成长。从上世纪80年代末汽车临时过货运输口岸到1994年成为国家客货运输一类口岸,绥芬河在贸易中迅速成长,一个边陲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境商都”。

2012年8月,绥芬河第三代国门正式开始建设,2014年底新国门建成。第三代国门高51.8米,长81.8米,跨度54.1米,双向8车道通行,国门主体建筑共分九层,气势雄伟。

站在新国门上,人们可以眺望对岸的俄罗斯和往来中俄两国的车辆、人群,还可以看到手动挡杆的一代国门和已经“退役”的二代国门。

“从铸铁挡杆、到二代国门,再到今天雄伟的新国门,它们记录了绥芬河市的发展,也记录了绥芬河作为中俄经贸往来窗口的日益繁荣。”李恩泰说。

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从来都是绥芬河的使命。

因流动而靓

初到绥芬河的外地人,常会误以为自己走出了国门。

这里可以用卢布作为流通货币,满大街都是俄语标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在街道上几乎随处可见,其貌不扬的老大爷,可能也会说上几句俄语。

在绥芬河,几乎心里都装着买卖,如果你和一位等红灯的出租车司机在不经意间提起汇率时,多半他会随口说出来,因为他很可能还经营着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这一切,都源于市场给绥芬河人留下的深刻烙印。

“不管在街上还是商店,大人小孩见到老外就说‘欠欠’(交换之意),随时随地就做买卖。”绥芬河商人李佰波回忆当年场景时说。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轻工产品匮乏,成就了绥芬河的“易货贸易”。当时绥芬河几乎全民“欠欠”,当地人站在街上用旅游鞋、运动服等轻工产品交换俄罗斯人的手表、呢子大衣、望远镜等物品。

“那时候在此地做买卖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绥芬河每天有一列回俄的列车,乘客全是扛着各种大旅行包满载而归的俄罗斯人。”李佰波说。

几年前,“欠欠”重现绥芬河,不少俄罗斯人又来“摆摊”,一时间勾起了许多绥芬河人深处的记忆。起初,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能直接沟通怎么做买卖,有一个计算器就够了。要多少钱,直接按下数字,你来比划我来猜,其实也不是问题。

“随着‘欠欠’,语言什么的也就都会了。”李佰波说。

为解决这种散乱无序的交易状态,绥芬河市筹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五层楼宇,取名青云市场。正是这个拥有560个摊位的市场,让绥芬河一跃成为当时中俄沿边开放地区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

“那时生意太火了,一个月赚几十万的人有不少。”48岁的浙江商人蔡庆辉是第一批入驻青云市场的客商。他回忆,那时的商场人山人海,喧嚣不绝,成为中俄商家眼中的“淘金地”。随着中俄传统边贸变化,如今青云市场商品覆盖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上万个品种,成为中国南方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门面”。利用多年积累的俄罗斯客商与人脉,青云市场正向对俄电商、、餐饮、文化、旅游等多领域进军,近几年平均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

疫情来袭前,俄罗斯女孩列娜非常喜欢来绥芬河购物。“中国商品性价比很高。”列娜告诉记者,她来自俄罗斯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绥芬河约200公里,她常搭乘客车往来两地。

先购物,再去马克西姆餐厅吃饭,周末的时候可以在绥芬河的**院看看**,在酒吧里聊聊天……

那时,宽敞、整洁的绥芬河客运站国际候车大厅里,经常可以看见数十位像列娜这样喜欢中国商品的俄罗斯女士,带着厚重的包裹排队候车,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斯拉维扬卡,在这些城市中,绥芬河是个响亮的名字。按规定,她们每人每次最多可携带50公斤货物出入境,这里的长途客车特意加挂了货物拖车。

流动,是口岸和口岸人的天然基因。

因“大爱”而“战”

许多绥芬河人都说,这座小城现在太难了,小小的肩膀扛起了不能承受之重。疫情来袭之初,绥芬河一直保持着本土病例为零的纪录。如今,往日繁华的口岸,不得不按下客流暂停键。

绥芬河是中国仅有的两个拥有公路、铁路两个一类口岸的对俄口岸之一,也是中俄经贸大省黑龙江最大的口岸,其公路口岸扩能改造完成后,有24条出入境旅客通道、12条货检进出境通道,口岸年通关能力达到600万人次、车辆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铁路口岸经过多年扩能改造,换装能力达3300万吨。

客流虽然按下了暂停键,但口岸的窗口职能,依然在发挥着作用。绥芬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许多城市的“菜篮子”,这几天,绥芬河的蔬菜大棚里,员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依然忙碌着,他们种植的蔬菜,将由俄罗斯运输公司协助出口至远东地区。作为中俄最大的铁路货运口岸站之一,标志着这座城市活力的火车笛声依然不断在小城上空鸣响,一辆辆俄罗斯进境的货运列车,还在承载着两国的经贸往来。

边陲小城拉响疫情警报,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国家卫健委日前已经组派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绥芬河;一些从湖北归来的黑龙江省医护人员,刚刚结束休整,又重新披上白色“战衣”赶赴口岸一线,为了同胞的健康,为了全球携手抗疫,保持拼劲打好新战“疫”。

黑龙江省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分层救治,绥芬河则全市总动员,全力战“疫”。

小城大爱,春暖无声。边境线上冰凌花已经破冰盛开,战“疫”过后,百年口岸必将烟火重生,喧闹重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章标签: # 中国 # 俄罗斯 # 铁路